清明丨细雨杏花天,诗酒祭华年
4月5日是清明节
清明,既是今年第五个节气
又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盖时当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
清明因此得名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清明之后
墙头风急数枝空
满溪红片向东流
该是惜春时节了
清明·由来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
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今天,清明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
这一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
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清明·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物候
一候桐始华
清明来到,白桐花开
紫白相间的小花如铃铛般
清香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躲回洞穴,鸟儿出来活动
清明之日起,阳气渐盛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
雨水增多
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习俗
● 祭扫
清明祭祖,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
各地方式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 踏青
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代的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 吃青团
清明前后的艾草最为鲜嫩,最时令也最适合制作青汁。
略带清凉草药味的艾草糯米团,糅合香甜的豆沙馅,层层的丰富口感溢满舌尖!
清明·养生
● 精神调养
保持平和的心境,戒暴怒暴躁,以防阳动太过,神明不安,引起心悸、失眠、焦虑等不适症状。
● 起居调养
适当增加白昼活动量,睡眠则可晚睡(较春分节气晚30分钟)早起,以顺阳气之升发。
虽气温渐升,但衣被仍不可骤减,更不宜过早开启冷气设备或沐浴冷水,以防阳气被遏,气血流通失畅。
有条件者可每日轻唱欢快歌曲,以顺养肝气。
● 运动调养
清明阳气渐旺,人体精力渐盛,是运动的好时机,建议多做户外运动,如踏青、郊游、球类运动等。
清明·艾灸
春季阳气升发,体内肝气也逐渐加深,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清明节要以“生发阳气,调达肝胆,强健脾胃”为养生要点,可艾灸以下穴位进行调理。
“艾”我就灸我(弦歌堂·温灸条)
清明节前后可艾灸日月穴、至阳穴疏肝理气。
● 日月穴
常灸此穴可以生发阳气,补充人体的气血,同时也能舒肝利胆,化除体内的湿气。
● 至阳穴
常灸该穴可以疏肝理气,温阳通络,帮助舒缓因哀思过度在体内滞留的忧伤之气。
若这时出现乏累困顿,说明体内阳气不足,可以常艾灸期门穴、少商穴,疏通调整肝胆经,助阳生发。
● 期门穴
常灸此穴健脾疏肝、理气活血。一方面疏解肝气,可缓解情绪抑郁,还能调理消化不良。
● 少商穴
艾灸少商穴在恢复阳气的同时也善于调气血,有疏通、开泄的作用,让自己时刻精神焕发。
值得注意的是,春天肝气当令,容易克伐脾胃,加上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肠胃较敏感。
所以这个时候还要艾灸中脘穴、气海穴,可以健脾养胃、温阳通络。
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月。
清明时节,花开依旧。
面对最美的春光,
追思最亲的先人。
愿山河无恙,
你我皆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