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堂分享|艾灸配穴好几个,先灸哪个穴位呢?
年轻不养生,老来养痛症。
现在选择艾灸的人越来越多了。艾灸时,一般针对不同的情况,总会配多个穴位进行艾灸。
问题来了
这么多穴位,究竟先灸哪一个?
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个问题,这就跟喝汤分饭前、饭后吃一样,时间不对,多少都会影响到肠胃的吸收。同样,艾灸穴位的先后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对艾灸的疗效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今天小艾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艾灸的正确顺序!
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清楚的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原则。
那人体各部位又是如何分阴阳的呢?
作为农耕大国,古代先民一般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专家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理论,艾灸的正确顺序是: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灸头身,后灸四肢
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在日常养生艾灸时,按照以上顺序艾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专家讲究辩证施灸,很多的症状调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一般是以先缓解症状为先。如遇到有高血压的灸友,就要先灸涌泉穴,再灸其他穴位,以防艾灸时血气上涌。
除了艾灸的顺序,艾灸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
《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
按照时间来分便是:
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一天中,在日春时候,是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艾灸有事半功倍之效。特别是阳虚、气虚的人群,如:怕冷,手脚冰凉,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问题,更要把握住这个艾灸的黄金时间。
当然,在其他时间段进行艾灸,对身体都是有益而无害的。一般艾灸养生保健时间在:上午5-11点;下午2—9点为宜。中午11点—下午1点,和晚上9点之后不宜艾灸。
艾灸注意事项
1. 过劳、过饥、过饱、酒后、剧烈运动、大汗淋漓不宜艾灸。
2. 孕妇、经期妇女不宜艾灸。
3. 中午11点到13点不宜艾灸,晚上9点后不宜艾灸。
4.艾灸时,随时注意观察皮肤变化,调节温度;以温热舒适为宜,避免烫伤。
5.艾灸时和艾灸后都不能吹风受凉,要多喝一些温水,绝对不能喝冷水或冰水。
6.艾灸后要用毛巾盖住施灸部位进行封穴,谨防受寒。一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两小时内不可以洗澡,最好在艾灸前洗澡。
谢谢您的阅读,弦歌堂分享,希望能帮到您,有任何关于艾灸的问题,欢迎您留言或添加客服小艾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