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 寒霜冬将至,补阳须及时
霜降·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气肃而凝 露结为霜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进入霜降节气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秋将止,冬将至。
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
◆ 霜降诗词 ◆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 霜降物候 ◆
一候:豺乃祭兽
霜降后,豺狼们开始到处捕猎,屯好粮食,为过冬做好准备。
二候:草木黄落
大地也感觉到了深秋的寒意,树叶们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纷纷从枝头枯黄掉落。
三候:蜇虫咸俯
天凉了,连蜇虫也躲在洞中一动不动,沉浸在步入冬眠的梦香中。
◆ 霜降习俗 ◆
饮酒赏菊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中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吃红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认为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有说法称: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秋季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
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 霜降养生 ◆
护膝暖足
霜降时节,渐入冬寒,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所以霜降后容易出现腰腿痛等疾病,因此需要开始加强保暖。
“艾”我就泡我(弦歌堂·艾草足浴包)
此时要护膝暖足,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还可多泡泡热水脚,加点艾草之类的中药泡脚,更能驱寒祛湿。
护养脾胃
霜降是由秋到冬的过渡节气,此时天气明显转凉,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机体代谢增强,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因此是消化道溃疡的高发期。
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山药、牛肉、鸡肉等。
护肤保湿
霜降前后,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水分含量下降,加上气候干燥、多风少雨,会导致皮肤角质层的保水能力下降。
大部分人感觉皮肤干燥,容易出现过敏、瘙痒等不适。因此,霜降时节护好皮肤,就显得尤为重要。
养护皮肤重点在保湿,要选择温和的洗面奶,不含酒精的化妆水,滋润但不油腻的面霜等。
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烟、酒、咖啡、浓茶及煎炸食品。
加强锻炼
秋季是人最容易长脂肪的季节。
天凉夜长,人的食欲大开,夜里休息也舒服,人体每天的热量摄入容易超过热量消耗,使脂肪一点点地囤积起来。
因此,对于爱美的年轻人来说,大快朵颐贴秋膘的时候,也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 霜降艾灸 ◆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
“艾”我就灸我(弦歌堂·温灸条)
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霜降前后艾灸以下四大养生要穴,可调理大部分的秋冬疾病。
命门穴
此穴是督脉之穴,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主要调理虚损腰痛、尿频、遗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中脘穴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主要调理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状。
关元穴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主要调理各种妇科病、泌尿系统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四肢厥冷等。
足三里穴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