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千万记住,入夏后一定要这样做!
夏天这么热,阳气够多了吧,还要艾灸吗?
夏天艾灸岂不是“热上加热”,不会上火吗?
夏天艾灸绝不亏!
天地之间的阳气,经历了秋收冬藏,又在春天酝酿已久后,终于在夏季迎来蓬发。
人与自然相生相依,立夏后,人体阳气不断向外生发。
处于外热内虚、上热下寒的状态,这时艾灸绝对不亏!
一、 火力易渗透
夏季表皮毛孔扩张,艾灸火力更容易渗透进人体,调理病症效果更好。
二、 给阳气添把火
夏天人的阳气升旺,体内寒湿处于“半解冻”状态。
此时艾灸就像给体内的阳气添一把火,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更明显!
三、为秋冬储备阳气
像松鼠为冬季储粮,人也要未雨绸缪,为秋冬储备阳气。
夏天艾灸给秋冬准备了充足阳气,阴阳平衡提高了抗病能力。
能更好地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症状。
慢性病要趁夏调理
夏天气温升高、湿度增大,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管系统也发生改变。
盛夏艾灸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调理有一种天然的优势。
一、高血压
夏天人体血管扩张,易出汗,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比冬季低。
很多患者放松了警惕,甚至有人自行减量或停用降压药。
这时候更应该注意预防:
1、保证睡眠质量
高血压患者夏天夜间睡眠质量不好时,血压会升高。
因此,病人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保证正常睡眠。中午适当休息,补充睡眠不足。
2、饮食清淡新鲜
夏季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水分丢失较多。
高血压病人饮食宜清淡,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血液黏度升高。
3、艾灸调理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机体内部阴阳虚实失衡导致的。
通过取穴施灸,平肝潜阳,能使高血压下降。
(1)肝阳上亢型
这类病人常见症状就是血压高,容易脸红、头痛、头晕,而且脾气特别急。
艾灸穴位:曲池穴、太冲穴、涌泉穴。
(2)阳虚高压型
这类病人有很严重的眩晕症状,走路轻浮无力,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
艾灸穴位:百会穴、关元穴。
二、糖尿病
夏天人体对抗寒冷的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岛素的作用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所以血糖较其他季节偏低。
糖尿病人在夏天应预防调理:
1、抵御水果诱惑
水果旺季来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抵御水果的诱惑,以免血糖升高,诱发高渗性昏迷。
2、补充水分
糖尿病患者口渴应主动补充水分,但要避免过度饮水和喝冷饮。
3、艾灸不做“小糖人”
艾灸可以双向调节血糖,使血糖老实地呆在正常范围。
还可以改善病人消瘦无力、免疫力低下等问题。
取穴:大椎穴、肺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
三、冠心病
气温变高,空气湿度大,含氧量低,供给心脏大脑的血液减少,更容易诱发冠心病。
特别在气温超过33℃的闷热天气,病人要注意预防:
1、远离烟酒
心衰患者一定要戒烟限酒,不要给心脏增加负担。
2、保持愉悦情绪
患者要控制情绪,减少心事烦事,可别一下子“怒发冲冠进医院”。
3、艾灸让心安
艾灸使气血运行,从而预防缓解冠心病,尤其对于慢性心绞痛的患者,保健作用更好。
主要取穴:心俞穴、膻中穴、内关穴。
四、脑血管病
夏季由于出汗变多,体内水分丢失,容易让血液浓缩,诱发急性脑血栓。
脑血管病人夏季注意预防:
1、多喝茶水
中风和心脏病容易在清晨发生,研究认为与夜间缺水有关。
艾茶能降低血液稠度,所以坚持睡觉前和起床后喝一杯艾茶,对预防血栓形成有益。
“艾”我就泡我(弦歌堂·高原艾茶)
2、降低劳动强度
体力劳动者要注意适当降低劳动强度,防止发生脑出血。
外出可以戴帽遮阴,以防中暑。
3、艾灸更养心
艾灸有助于化瘀通络、益气行血、促进新陈代谢。
艾灸关元、内关、劳宫、太冲穴,能有效缓解心脑血管病。
中医提倡“冬病夏调”,而今年7月初就快进入三伏天。
特别是一些慢性病,三伏灸调理后效果更显著。
夏天艾灸能升温助阳、驱除寒邪。
冬天备受慢性疾病困扰的人,三伏不调理,再等又一年!
以热治寒正当时,
犹豫再三不敢灸,
疾病爆发不能救,
夏季艾灸造福音!
“艾”我就灸我(弦歌堂·温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