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丨寒生露凝,御寒护阳
寒露·简介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作为秋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是气温骤降的节点,此时冷气逼人,露水开始凝结成霜。
在这个时节,万物走向凋零,大自然阴盛阳衰,人体也极易被阴邪入侵,所以养生防护极其重要。
寒露·诗词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寒露·三候
一候 | 鸿雁来宾
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迟行的鸿雁,陆续往南迁徙,寻找越冬之地。
二候 | 雀入大水为蛤
黄雀隐没避寒,换之海中蚌蛤增多。其贝壳与雀鸟相似,故古人认为雀化为蛤。
三候 | 菊有黄华
深秋百花皆感阴气而凋零,唯黄菊独盛开。
寒露·风物
● 秋雨梧桐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梧桐无疑是秋天最浪漫的树。
寒露风过,一地的梧桐是一地光阴的静和。
● 山楂满枝
在山林清冷的寒秋,熟透的山楂是一抹重彩。
此时节,山楂酸甜正宜,裹糖后便又成了糖葫芦。
● 好“柿”成双
寒露过后,红彤彤软糯的甜柿更添了一层喜气。
带着山野特有的秋韵与秋霜,美美地咬上一口,清甜脆爽。
寒露·习俗
寒露之时,北方天气干燥,而南方秋雨绵绵。
因此,各地的节气习俗,也不尽相同。
● 饮菊花酒
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 登 高
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十分适合登山。
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 秋边钓
寒露是钓鱼的好时节,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
鱼儿为填肚越冬,就显得更加馋嘴贪吃,易上钩。
寒露·养生
● 宜适时添衣,保暖足部
寒露气温急速下降,要注意防寒保暖,衣物薄厚搭配。
除此之外,寒露有着“寒露脚不露”的说法。
晚上可以艾叶煮水沐足,促进血液循环,抵御外部寒气。
“艾”我就泡我(弦歌堂·足浴包)
● 宜滋阴润燥,及时补水
寒露后,天气干燥,要少食辛辣刺激。
对付烦人的秋燥,建议“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饮用艾茶可以加点盐,晚上喝些艾茶则加入蜂蜜。
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有助于抗衰,防止便秘。
“艾”我就泡我(弦歌堂·高原艾茶)
● 宜早睡早起,调养精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行。”
顺应大自然的节奏,早睡早起,早睡有助于阳气收敛,而早起可以使肺气舒展。
对于秋季容易产生的悲伤忧郁之情,可散步、慢跑,宣泄积郁,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寒露·艾灸
寒露到,冷意起,但人体有着三大”暖身穴位”。
艾灸这三大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御寒保暖。
● 合谷穴,温暖关节
合谷穴,即虎口,艾灸可温暖关节。
因天气寒冷引起的关节炎、肩周炎,都可调理。
● 涌泉穴,暖身壮阳
涌泉穴位于人体脚心,足底有着诸多经脉。
经常艾灸足底和此穴,有助于暖身壮阳。
● 足三里穴,提高耐寒
此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
经常艾灸有助于疏通经络,可提高人体抗寒能力。
寒露后,便是霜降,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在这个时节调养好身体,让身体健康无忧,可以顺利度过秋冬!
拥秋入怀,清露濯心
人生少几分匆忙与浮躁
多一些从容与淡定
秋色渐深,岁月向晚。
寒深露重,愿君珍重。